抽动症是主要发病于儿童期的一种运动障碍,表现为控制不住的肌肉抽动,但在检查的过程中并不会查出患者有器质性病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患儿会出现咽喉肌的抽动,除了发出一些单调的声音外,也有些会发出骂人的声音,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障碍通过心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配合服用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
那么抽动症都有哪些治疗方式呢?
1.精神疗法:在家庭和校园的两个环境中,家长及教师、同学都应该给予抽动症儿童了解、怜惜、温暖、保护和关心。给他们以帮助,使患儿有决心克服困难,坚持医治,战胜心理障碍。
2.行为医治:儿童可以适当参与相关的认知活动,改善注意力。其次是通过特定练习程序,削减儿童过多的活动并纠正不良行为。儿童行为趋向杰出时应及时予以肯定、表彰,以增强其自信心。对患儿进行科学的教育,切忌粗犷批评、讽刺打骂等危害儿童自尊心的不良做法。
3.环境治疗:消除家庭中导致抽动症的不良刺激或精神紧张因素,不能在孩子面前争吵。父母关系不好也是引发抽动症的原因之一,良好的家庭气氛,还可防止孩子心神不宁、焦虑紧张和兴奋。
4.精神治疗:一个孩子的性格由先天气质和后天环境影响两部分组成,所以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要求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的天赋进而正确引导,孩子就能顺利健康的成长,也就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以及正常甚至优异的学习能力。
5.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训练强化16~20Hz的感觉运动节律波,抑制5~8Hz的θ波;训练过程中将脑电模式反馈给患儿,让他们知道脑电的变化,通过自身调节来改变脑电波形,强化对大脑有利的波形,抑制对大脑不利的波形。
遗传因素抽动症的发病可能与常染色体5号的着丝粒结构功能异常有关,且男性较女性多。
精神和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多与家庭有关,父母过多的干预、要求过高致使儿童发生情绪障碍,精神上的刺激诱发孩子焦虑、紧张、恐惧,从而出现抽动,也是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环境因素:研究表明患儿父母的过分干涉和保护,在教育方面惩罚严厉、拒绝和否认使得孩子心理压力增大,情感表达受限,家庭成员间缺乏关爱等不良因素多诱发患儿发病。长时间看电视、迷恋游戏、紧张和学习等心理压力都是诱发抽动的环境因素。
神经生化因素抽动症与中枢神经递质失衡有关,比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递质及5-羟色胺等。
其他方面:比如药物刺激或者某些微量元素长期缺乏,引起脑组织代谢异常,神经递质代写失调,血铅浓度高等都与抽动症的发生存在关系。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郑州儿科医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69号。挂号预约请联系我们:0371-55689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