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临床统计数据,约80%的患儿经过科学的治疗,儿童抽动症是能够治愈的,但停止治疗后会有部分患儿复发。其余20%的患者症状能持续到成年,迁延时间较长,大多数通过治疗后症状也可以减轻,并不影响患儿正常的学习、生活。如果出现眨眼睛、清嗓子超过一个月,建议到正规的专科医院治疗,特别是找有经验的抽动症专家进行治疗。
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在患儿抽动的时候注视患儿,这样会对患儿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不利于患儿康复。2.注意患儿清淡饮食,避免给患儿吃辛辣、生冷,以及含铅量高的食物,如皮蛋等。
3.避免患儿感冒,注意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因为感冒极易引起患儿复发或症状复发、加重。4.避免患儿长时间使用电视或电脑,控制单次使用时间在30分钟内。同时避免患儿学习时间过长,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不可让患儿参加剧烈的运动或体力劳动。6.在治疗期间应按时复诊,确保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提高康复进度。
儿童抽动症发病率好像也在逐年增多,经过临床观察,它是由很多种原因引起的,不是说哪一种决定抽动,它是多种因素的。
1、遗传倾向。问病史可以发现,它有家族聚集性,他家里可能某个人也有这种情况,结果他又出现了抽动症;
2、躯体原因。像眨眼睛、动嘴巴、面肌抽动可能开始是结膜炎或者眼睛不舒服,孩子比较爱眨眼或者面部抽动,治愈后虽然躯体疾病治好了,但动作可能形成神经系统性反射遗留下来了;
3、目前多的就是压力过大。学龄期儿童发病比较多,家长的期望值比较高,学校压力也比较大,导致孩子压力过高,有一种说法是抽动症是孩子对压力的反抗,所以压力过高也容易导致抽动;
4、家庭的突然变化,如果家里有人去世,特别是跟他亲近的人,或者父母离异,或者父母没有在身边,老人来带的留守儿童,也比较容易出现这些情况。
抽动症的症状非常复杂,而且容易反复,平时应该注意避免紧张、情绪激动、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这种容易诱发或加重抽动的因素,平时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情,合理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
减轻抽动症的方法包括注意力集中,身体舒适,没有过多的刺激,回避暴力性游戏等,平时作为家长应该在心理行为上给予指导,不能过多的关注或提示儿童的抽动症状,其次尽量避免因孩子抽动障碍,反复的携患儿到医院就诊。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致力于儿科发育行疾病的治疗,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69号。挂号预约请联系我们:0371-55689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