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是指以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常伴有其它心理行为障碍,抽动症发病年龄通常在3-15岁间,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高。
抽动症是神经学的问题而不是精神病学方面的问题。严格说来,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
在大多数抽动症患儿中,抽动症的发展都会有一个时好时坏的路径。焦虑、压力、疲劳常常会使抽动变得更为频繁;而睡眠期间或患儿专心于某个活动时症状会明显消失;精神药物尤其是古柯碱与兴奋剂,则会使抽动症状明显地恶化。
抽动症主要表现是先从眼肌,面肌部开始,出现眨眼,摇头,挤眉,继而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肢体、躯干扭动,叫喊声等,严重时出现污秽言语。这些动作反复发作,无法自控,若失治误治,呈渐进性加重,出现心理障碍。
抽动有高峰期和缓解期,高峰期抽动频繁,随之进入抽动缓解期,两者交替出现,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波浪过程。抽动往往在孩子心理紧张、焦虑不安、兴奋激动时增多,尤其是在白天或疾病后抽动更明显,当注意力集中时可自行控制片刻,入眠后抽动消失。
抽动症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症分为简单运动障碍型、复杂运动障碍型还有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
多数抽动症患儿胆小、内向、容易紧张,在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后、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指责后或接触新的环境时出现抽动的症状。因此家长应该做到:
(1)带孩子看医生,排除疾病因素的影响;
(2)禁止孩子长时间玩电脑游戏或看电视;
(3)有目的地让孩子多活动,以此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4)引导孩子学会面对压力,增加孩子接触各种环境的机会;
(5)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切记不要在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用语言甚至体罚的方式进行纠正;
(6)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药物和调整剂量,不要擅自增加药量或停药,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或增加治疗的难度。
(7)饮食清淡:在这些孩子的食谱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少,但高蛋白、高热量的同样要限量。多食清淡的、含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富含色素及食品添加剂食物、或大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致力于儿科发育行疾病的治疗,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69号。挂号预约请联系我们:0371-55689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