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遗尿的机制
根据遗尿症的病因能否明确,可以将小儿遗尿症分为病因不明的原发性遗尿症和病因明确的继发性遗尿症,如神经因素、脊髓栓系等。
无论原发性遗尿症还是继发性遗尿症,都可以归纳为三种病理生理机制。首先是大脑觉醒障碍。遗尿症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更“重”,不易醒来,俗称觉醒障碍;二是夜间尿量过多,正常人夜间肾脏产生的尿液比白天明显减少,从而保证相对稳定的睡眠。但是患有遗尿症的儿童晚上产生的尿液通常超过膀胱的储存能力。夜间多尿主要是由于缺乏调节排尿的抗利尿激素,昼夜节律受损;第三个问题是膀胱和尿道的功能。储尿时膀胱不收缩。但有些遗尿症患儿在夜间睡眠后会出现膀胱不自主收缩,并伴有尿道括约肌不自主松弛,导致其在睡眠中出现漏尿或遗尿。
遗尿的分类
原发性遗尿症可按症状分类,遗尿症按白天是否伴有下尿路症状分为单症状遗尿症和非单症状遗尿症。单症状性遗尿症只有夜间遗尿症状,白天基本正常。无症状遗尿症也有白天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不同类型的遗尿症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考虑因素。单症状遗尿只考虑夜间遗尿,非单症状遗尿综合考虑白天尿频、尿急、夜间遗尿。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遗尿症叫顽固性遗尿症,儿童期治疗效果差,甚至持续到成年,遗尿症顽固不化。此类患者需要进行深入检查,如尿动力学检查,以明确评估膀胱和尿路功能,这对综合治疗有很大帮助。
遗尿症的诊断
根据遗尿症的定义,通过详细的询问来诊断遗尿症并不困难。然而,遗尿症的诊断在病理生理分类和其他继发原因中更为重要。除了了解夜间和白天下尿路症状外,还应对伴随症状(如便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动症)和其他原因(糖尿病、脊柱裂)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还需要根据询问线索进行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尿日记也是必须的。根据连续7夜3-4天的饮水、排尿、排便、睡眠记录,进行病理生理分类。如果夜间总尿量(睡眠后尿量+早晨次尿量)大于预期膀胱容量(不同年龄儿童的估计膀胱容量)的130%,则此类患者为夜间多尿症。如果白天大排尿量小于预期膀胱容量的65%,则判定为膀胱容量减少型。如果两者都存在,则是混合型,如果两者都不满足,则是正常型。经过一系列的询问、检查和排尿日记,可以明确遗尿症的分类和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