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小儿入睡后仍有不自主排尿,遗尿频率≥1~3次/月。本病常见于男孩,男女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高。大部分遗尿症患者长大后可以自愈。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
遗尿症可以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单纯性和复杂性。自幼遗尿并持续存在者,且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病变,称为原发性遗尿,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
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单纯性遗尿仅有夜间尿床,白天无症状,不伴有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解剖或功能异常;复杂性遗尿指除夜间遗尿外,白天伴有下尿路症状,常继发于泌尿系统或神经系统病症。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兰墨赭病因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可有下列几种:
①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
②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③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
④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儿童遗尿症分为几类?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两大类。原发性遗尿:占大多数患儿,一般无器质性疾病,是由于膀胱控制排尿的功能发育不良所致。患儿持续发生,从未有6个月以上不尿床的。继发性遗尿:继发于膀胱或全身疾病和精神创伤或行为问题等疾病。
遗尿症对患儿有什么影响?遗尿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遗尿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随患儿年龄增长,患儿由于尿床而苦恼和羞愧,且不被家长与老师、同学等理解,易受惩罚及受歧视,故多数精神压力大,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悲观离群;
对家庭及学校生活满意度低,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社会参与能力差,自我评价差。如患儿长期尿床得不到治疗将影响儿童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严重损害患儿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家庭,家庭负担加重。
遗尿症病因是什么?遗尿病因复杂。其继发因素有:糖尿病、脊柱裂、尿崩症、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如大脑发育不全、器质性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泌尿道畸形和肾病等和精神创伤或行为问题等多种因素。
原发因素是指临床上排除了常见的、可能引起尿床的器质性疾病,通过研究发现遗尿症患儿存在某些功能方面的异常,如抗利尿激素(ADH)昼夜分泌节律。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致力于儿科发育行疾病的治疗,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69号。挂号预约请联系我们:0371-55689970